村网通总站 百挑村 cccccc.nync.com 欢迎您!
身患重病不言弃 自力更生谋脱贫——
来源:雅安日报 时间:2017-06-26
靠着国家补助、政府贴息贷款、亲朋支持,灾后重建中,芦山县太平镇春光村石桥上组村民闫大平异地重建了新家。2014年春节前,闫大平搬进了1楼1底、200平方米的新家,这时候,距离闫大平被查出白血病刚好1年。从搬进新家那时起,如何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就成了闫大平心中的头等大事。
几经选择,闫大平将目标定为养牛。如今,他家的养牛事业逐步走上正轨,他和家人的生活也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有了更多新变化。
政策扶持
顺利发展肉牛养殖
闫大平的肉牛养殖点距其重建后的新家约200米,由震损的老屋里的猪圈改修而来,占地约120平方米。
6月21日,临近中午,天气开始放晴。闫大平已77岁的母亲闫玉珍背着满满一背篓草料,往肉牛养殖点走去。为保证肉牛每天都有新鲜草料,只要不下雨,她每天都要上山割草料。
看见母亲回来,闫大平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帮着取下背篓,搬到了养殖圈舍内。抓上一把捆好的草料,解开、抖散,放入食槽中,肉牛开始慢慢咀嚼草料。
闫玉珍说,“他养这几头牛,并不容易。”
2015年9月,从未养过牛的闫大平在改造完圈舍后借钱买回了2头肉牛。不久后,因母亲背柴火上楼时不慎摔倒,他不得不将牛卖掉,给母亲治病。
对于这些,驻村工作组人员全都看在眼里。他们走进闫大平家中,详细了解他首次养牛的成效和存在的难处,鼓励他继续发展肉牛养殖。
2016年3月,重整旗鼓的闫大平再次借钱,一口气买回了4头肉牛。同年10月,通过村里和镇上的帮助,他申请到了50000元无息贷款,将肉牛增加到了6头。其中,有2头为母牛。
“这头成年母牛是以处理价从商贩手里收来的,当时体重只有150公斤。”闫大平指着其中一头肉牛说,“现在已长到了350公斤,村里其他养殖户都觉得‘买赚了’。”
初尝甜头
日子越过越有劲头
去年12月底,闫大平成功出栏了4头肉牛。与首次低价出售不同,这次他连本带利收入30000余元。“如果肉牛品质好,卖的钱应该还会再多些。”对自己经验不足造成的收入减少,闫大平有些遗憾。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今年3月,他特意邀请驻村农技员帮助挑选优质肉牛,并新增了2头肉牛。“这次新增的肉牛很争气,体重每天都在稳步增加。”闫大平说,今年4月,他还与春光村的几户肉牛养殖户一起成立了芦山县文笔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分散养殖、集中销售,具有防止压价、保证货源、良种繁育等多种优势。”
去年10月,为方便继续发展肉牛养殖,闫大平从贷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将老屋与县道相连的机耕道拓宽到了3米。目前,为鼓励闫大平将肉牛养殖做大,春光村正在积极争取资金,争取早日硬化这条道路。
返回家中,闫大平拿上扫把、铁铲等工具,准备出门。就在今年初,他通过了半年考核,与村里正式签订了公益性岗位就业协议,协议为期1年,主要负责村里长约3.5公里路段的卫生,每月工资1380元。
临出门前,闫大平接了一个电话。打来电话的是他在广东务工的大女儿。“比以前孝顺多了,除了时常嘘寒问暖,每个月还省吃俭用地汇钱给家里……”说着,闫大平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